多宝体育- 多宝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苏超”半决赛点燃新一轮消费热
2025-10-20多宝体育,多宝体育官方网站,多宝体育APP下载刚刚过去的周末,“苏超”联赛迎来翘首以待的半决赛,南京、南通两大主场座无虚席,球迷们挥舞着赛区旗帜高声呐喊,强劲的观赛热情转化为又一波滚烫的消费热潮。球衣赛服车间开足马力柔性生产,文创周边工厂紧急赶制补货,各地文旅纷纷抛出观赛“礼包”……临近首届赛事收官,各方铆足干劲,与球迷共赴这场热辣滚烫的“对决时刻”。
一场业余足球联赛能掀起多大的消费浪潮?省商务厅统计给出了答案:自5月10日开赛至10月8日,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达108.85亿元,同比增长34.03%,客流量同比增长31.9%。1—8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984.7亿元,同比增长4.1%,规模稳居全国第一。这场从江苏土壤中“长”出来的赛事IP,让群众体育热情与城市经济活力交织汇聚,激荡成一股奔涌向前的“新流”。
南京与南通作为半决赛主场城市,早已为球迷备足“惊喜”:凭赛事票根可享景区折扣,商业街区搭起“第二现场”球迷嘉年华,美食商家推出观赛专属套餐,让赛场激情延伸至城市的街头巷尾。
省内其他地市也不甘示弱,各地文旅趁热推出秋日惠民礼包,将赛事流量引向本地景区、商圈,让“看球”与“出游”形成消费闭环,尽享“赛事+文旅”的双重快乐。10月16日,南京1912街区的“苏超”官方快闪店人头攒动、热度不减。这家以活力蓝为主色调的店铺内,写满“苏超”元素的徽章、挂件、毛绒玩具、冰箱贴等商品琳琅满目,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挑选,将足球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行动。
“选址在商业街区和高铁站,是因为人流量大,‘苏超’出圈后,很多游客希望将‘苏超’文创作为伴手礼带回家,‘苏超’已经成为江苏文旅的‘新标识’。”江苏文投集团紫金数科公司工作人员王业翔介绍,为满足各地游客对“苏超”的青睐,8月6日“苏超”官方特许商品快闪店在南京南站亮相,门店位于候车大厅中央,红山联名玩偶、盲盒、豚宝足球、非遗联名款冰箱贴等72个品类、100余款文创产品,吸引众多旅客驻足选购,日均客发量18万人次的南京南站,瞬间成为江苏足球文化的“网红窗口”。如今,全省“苏超”快闪店已增至4家,苏州站、徐州东站、1912街区陆续“开业”,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快闪店不完全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更希望输出“苏超”文化。王业翔表示,快闪店会陪伴“苏超”整个比赛进程,明年也会跟随比赛持续营业。未来,店铺还将结合“苏超”赛事节点,推出观赛派对、球员签售、足球文化沙龙等活动,让街区成为球迷社交、文化消费的新据点,持续推动足球文化与城市商业、文旅场景的深度融合。
这仅仅是“苏超”消费热潮的一个缩影。“苏超”的火爆出圈,踩中了赛事经济的油门,一并“带飞”了体育培训、场馆消费、装备销售等全链条产业。
8月10日傍晚,江苏南通飞翔足球俱乐部训练场上,一群八九岁的孩子正在绿茵场上全力奔跑、拼抢。南通飞翔足球俱乐部创始人曹翔欣喜地观察到:“今年暑假班人数从600涨到了800,足球成了更多孩子课余生活的一部分。”这背后,是“苏超”将人们对足球的热爱,从看台延伸到了日常生活的结果。
体育消费的热度俯拾皆是。省内商业场馆预约量陡增、体育零售渠道反馈足球类商品持续热销……共同印证了赛事对大众生活与消费模式的深刻影响。“苏超”,成功地将观赛的热情,大规模地转化为全民参与的实践,为体育产业乃至城市经济注入了最可持续的“长期价值”。
为承接赛事溢出的巨大流量,截至目前,全省商务系统联动打造了450余个集观赛、购物、美食、互动娱乐于一体的“苏超第二现场”,覆盖重点商业综合体、商场、夜间消费集聚区等,并上线电子地图方便市民“一键直达”。
南京银杏里街区将啤酒龙虾季与赛事结合,单日吸引超1.6万客流,街区商铺营业额翻倍;苏州将“第二现场”搬进家电展厅,打造“客厅观赛”新体验……这些创新场景,让“苏超”实现全域主场,成为江苏消费的新风景。
赛场之外,江苏强大的制造业体系为消费热潮提供了坚实支撑。赛事IP带动球衣定制、周边文创等需求激增,江苏本土体育制造企业以“柔性生产”“紧急加单”等模式快速响应,形成“订单追着热度跑”的产销共振。
“产品从定稿到生产的周期仅7天!”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南京赛区市场开发部特许经营开发组组长王骁骅告诉记者,当“苏超”刚开始时,南京市体育产业联合会与南京旅游商品及装备协会已开始互动,研讨如何结合“苏超”与南京文旅进行商品研发,因此第一批围绕球迷应援的折扇、钥匙扣、帽子等1万多件特许商品,迅速完成从定稿到生产的全流程。“南京本就是著名旅游城市,文旅商品综合研发实力在国内领先。通过协会平台联动众多本土设计企业赋能赛事,这是非常高效的模式。”她说。
这种“柔性生产”能力在文创开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南京锦澜达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半决赛节点,推出“十三太保·巅峰之路·荣耀版”金属冰箱贴,以江苏十三城IP为核心,用“同心环”设计诠释团结精神,上市即成为爆款。“我们没有针对单一球队设计产品,而是聚焦全江苏的集体荣誉感,这种情感共鸣让产品更有穿透力。”公司副总经理刘菲表示。
在产品创新上,本土企业更注重地域文化与赛事IP的深度融合。锦澜达研发的“足球旋转金属冰箱贴”,通过可旋转结构让南京IP小美鸭在夫子庙、中山陵等地标间“奔跑”,实现“指尖上的城市巡礼”;与南京云锦、金陵金箔等非遗品牌合作的联名款,让文创产品成为地域文化的“移动名片”。截至目前,南京赛区已推出三批30余款文创,部分品类多次卖断货。
“苏超”联赛的成功,不仅在于点燃了短暂的消费热潮,更在于它探索出了一条将“瞬时关注”转化为“持久用户”的可行路径。这一实践,为体育IP的商业化运营提供了诸多启示。
在王骁骅看来,“苏超”的突破在于打破了传统赛事“单点作战”的模式,形成了赛事IP、文创开发、商业消费、文旅融合等相结合的、更为丰富的生态链。“以往赛事文创只有一家企业参与,品类单一,现在我们联动协会、设计公司、非遗品牌,让产品更丰富、更有文化内涵。”她透露,未来计划推出数字藏品,让未能到现场的球迷也能分享赛事记忆,同时开发全民健身器械,进一步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刘菲则从产品开发角度总结了成功要素,“一款好的赛事文创,必须是情感内核、实用功能和美学呈现的结合体。”锦澜达的“金字塔平衡法则”——以文化故事为塔基、实用载体为塔身、创新设计为塔尖,让产品既能承载赛事记忆,又能融入日常生活,更能引发情感共鸣。这种“超越Logo,讲述故事”的设计理念,正是“苏超”文创脱颖而出的关键。
接住“泼天流量”,打造“长久留量”,对于未来发展,企业和政府已形成共识。江苏文投计划让快闪店伴随赛事持续运营,推出观赛派对、文旅打卡等活动,打造球迷社交新据点;商务部门则将持续放大“苏超”IP效应,推动“苏品苏货”进平台、进商综、进社区,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领域,打造更多商文旅体融合的消费新场景。
“‘苏超’是商文旅体深度融合的典型,实现了‘1元门票带动7.3元周边消费’的杠杆效应。”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苏超”实践中,通过打造“第二现场”、创新“票根经济”等举措,成功创设一系列群众愿参与、乐消费的新场景、新模式,这些案例表明,真正的消费动力源于精准满足需求的高品质供给。下一步,将持续深化“苏超联赛+苏新消费”联动模式,把赛事流量沉淀为消费增量,让体育IP的生命力不断延续,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颜颖 王梦然)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